总是应聘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可能是因为……
日期:2021-06-10 浏览

如何高效地找工作?

对于很多名校毕业、热门专业的同学来说,拿到大厂的offer并不是什么难事,反倒是想拿到完全专业对口的offer比较难,拿到专业匹配还薪酬满意的offer更难!

我的一位同学学的是前端开发,找完工作去做了云技术开发,还有两个同学学的都是机器学习的 NLP 方向,结果毕了业,一个去做了 CV,一个去做了自动驾驶;C 同学,一个研究雷达算法的,被分配去了前端开发。

更惨的是,还有些同学连行业边都没沾上,去做了运营、销售……

这类招聘惨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难道说,公司就不想找到一个专业匹配、技能匹配的应聘者吗?当然不是。

一个专业技能匹配新员工,可以大大缩短上岗培训期、岗前适应期,并且因为技能匹配,更能培养新员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可以更快速发挥价值、更热情的发挥价值,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所以,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人才和企业的错位呢?

答案就是,看待公司的视角。

处在公司外部的同学们,通常把公司看为一个整体,而公司内的面试官、HR看到的则是公司内分立的部门。

简单的打个比方,求职者视角:今天我去面试了腾讯公司;HR视角:今天我给天美工作室招了一个新员工。

公司内的员工,永远是优先满足部门利益,而新员工就是利益的一种,毕竟优秀的员工谁都想要。有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一个人面试时遇到的面试官是什么部门,那么他极大概率去的就是什么部门。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招人指标,面试官在面试你的同时,也肩负着为自己部门招贤纳士的重担。也许你的专业跟这个部门不是特别的匹配,但由于你在面试环节表现得非常好,打动了面试官,让他觉得从零培养你也是非常值得的,所以就优先把你纳入麾下了。而你又因为对该公司的仰慕和对公司内部情况的不了解,微笑的签下了 offer——于是你进入了一个不匹配的岗位。

这就是招聘惨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化被动为主动。

不要在面试时才挑岗位,而要在面试前锁定岗位,约面试。

一般大规模的秋招在 8-10 月份左右,但过完年,从 3 月份开始,大厂就会开始各种招聘宣讲会、交流会、线上岗位介绍等等活动。你需要做的就是参加每一个活动,并从中收集岗位信息,找到与你匹配的岗位。

宣讲会通常会有几个业务部门的代表参加,而且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们还往往是你们的学长学姐。这时候,你就可以看准时机,上前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询问公司内有没有匹配的业务方向,能不能介绍相关业务负责人认识一下等等。

宣讲会不是面试,大家此时没有利益关系,又加上是校友,更容易跟你聊一些真实的业务情况,如果有匹配的岗位,他也会很乐意给你介绍,毕竟又送了人情给公司的同事,又送了人情给你。交流会相比宣讲会是更好的选择,参加的学生少,业务代表多,交谈机会更多。根据部门简介,找到可能可能存在匹配岗位的部门,然后直接跟对应部门业务代表交流,获得更深入信息。

另外,除了校招信息外,社招信息也要仔细看一看。

确定好目标部门后,通过一切办法,联系到目标部门管理层,进行自荐。自荐的方式包括学长学姐、HR、实习时的同事等等。但要注意,获取渠道一定要正当,沟通要得体,不要引起对方的反感。

自荐时说明,自己调研了多少部门最终发现对方部门的业务方向与自身研究方向最为匹配(展示诚意),自己在该研究方向上有那些建树(展示专业水平),身边有多少小伙伴从事同样的研究(提高招聘价值)。如果你的调研准确,并且对方确实有招聘名额的话,那么对方收到这样的自荐一定是非常惊喜的。

综上,如果想要快速获得成功,前期的调研是非常重要。选对机会,主动出击,你一定会成功的!